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殿试后的第四日,在午门外举行了隆重的传胪典礼,所有大清文武百官各着朝服在丹陛之下左右序立,而所有新科进士则同样身着朝服,头戴三枝九叶顶冠,按名次奇偶序立东西丹墀之末。\\wwW.qb5.c0M//
繁复冗长而又华丽非凡的传胪大典之后,萧俊在又一次的见识了古人的繁文缛节之后,回到了客栈。
按理说,中了进士之后,通常都是要侯缺一段时间的,很多人认为这段时间其实就是在京城内赋闲,其实不然,这段时间对新科进士来讲,是很重要的,在这段时间之内,新科进士们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到翰林院学习等多种方式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京城各色人等庞杂,王公贵胄云集,无论是在学问上,还是在待人处事和阅历长进上,对于这些书呆子来说,都将会是一次飞跃,为将来入仕打下极好的基础。
不过萧俊昨日典礼的时候却被被告知今日去吏部报道领职。萧俊听到这消息时心中不由得一动,看来自己的请求应是被采纳了。
吏部位于前东侧,萧俊直接来到文选清吏司求贤科,一位吏部郎中接待了他,并且很快便将永昌知县的官印和告身交给了他,并且要求他半年之内走马上任。这郎中将官印和告身交给他的时候说道:“这告身上有圣谕,允你酌情便宜行事?不知可否有什么要求?”
萧俊听闻康熙居然给了自己一个便宜行事的权利,心中不由得一动,看来应该是那日殿试时,自己的话语起了些作用,如此一来倒也省了不少麻烦,略思索了一下,立刻回道:“学生……哦不,卑职打算任命一人做永昌典史,此人乃是纳捐贡生,名叫孙子远,原是临湘秀才,曾在县衙呆过数年,学问还算不错,卑职打算请他出山帮忙。”
永昌是小县,除了知县之外,佐腻官吏中有实权的,便只有典史一人了,以黄家的能力,十有在得到消息后,会想办法派人得到这典史的职位,安插到自己的身边对付自己。既然有了便宜行事的权利,萧俊自然不会给黄家留下钻空子的机会,他手头也没有什么太好的人选,便只有这孙子远最合适了,这些年因战乱的缘故,朝廷银粮缺的厉害,便开始发动士绅捐官捐功名,孙子远十分热衷于功名,燕氏感念孙子远的恩情,便趁着萧俊送回了不少银两,酒肆也赚了些银两,家境还算富裕,便在萧俊改回户藉后,也花了些银两改回了户藉,同时花了不到二百两,帮孙子远捐了个例贡的出身,虽然只是捐贡,但有了这个出身,却可以直接做官,若是朝中有人,便是直接做个知县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候缺比较困难罢了。以孙子远的例贡身份,再加上便宜行事的圣谕,做这永昌典史,并没有什么不合规矩的地方,想必应该不会遇到什么麻烦。
清初大多规模不大的县衙之内,一般只有典史和知县两个有实权的官吏,这典史算是一个县的二把手,民间戏称县尉大人,这典史虽是未入流的无品小吏,油水却是不少,知县要想盘剥百姓,中间毕竟还隔着好几层,需要有家丁帮忙,这典史又无品级,可以直接和百姓以及底层的差吏们接触,身份上又是个二把手,权势极大,自然可以直接伸手捞银子。
这郎中此时脸上却是露出阴晴不定的颜色,说道:“真是不巧,这永昌典史嘛,刚刚有了合适的人选……”
萧俊闻听此言,眉头不由得一皱,心中暗道,这下手还真快,嘴上却是冷冷的说道:“圣上允我有便宜行事的权利,卑职请一名颇有能力的贡生出山,辅佐于我,想必没有什么不合规矩的吧,既然阁下打算节外生枝,那卑职少不得要动用些关系,到圣上面前去讨个说法了。这抗旨不遵,却不知算是个什么罪名?”
这郎中被萧俊扣了个抗旨不遵的大帽子,脸色倒是愈发的难看了起来,虽有些想要发怒,却似乎又有些忌惮,他为官多年,十分的圆滑事故,此人乃圣上钦点的知县,最近声誉正隆,又被授予便宜行事的专权,似乎是个不好惹的。
官场之上讲究广结人脉,最忌与人生怨,这郎中脸色仅阴寒了片刻,便换上一付笑容,说道:“这官职的任命,部里自有章程,本部郎只不过是个按章程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