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九八文学 www.98wx.cc,最快更新荒村拾遗最新章节!

的书香门第、簪缨世家所留下的民居建筑,有如万里长城,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容低估。

    在乡村的民居建筑中,有美学,有历史,有诗词歌赋,有道德思想,有人生态度,有前人的社会价值观,还有那种被我们称之为“意思”的东西。平日经常听人说如今的生活什么都不缺,就是没“意思”。说穿了,所以感觉“没意思”,归到根本上,就是因为丢失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神髓……在农村,随处可以看到老房子的门楣上雕刻有“耕读传家”四个字,细想来这四个字绝不是空泛的漂亮口号,而是前人曾经有过的社会理想。民以食为天,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耕”是人类物质生存的基本手段,而“读”是人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基本方式。“耕读传家”“耕”在前“读”在后,盖因“耕”是“读”的基础,没有粮食维持生命,“读”是无法独立完成的。

    可以说,无论什么社会形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过去还是未来,农村始终是承载社会金字塔的底座,而农民正是构建这个金字塔底座的基石。城市是农村的寄生物,必须依靠农村的供养才能生存发展。假设没有农民种菜种粮放牧养殖,城市人的生活是一天都维持不下去的。

    一个健全的社会不可能没有农村,而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不可能离开农民。

    2000年在网上看过《中国经济时报》刊载的一篇调查报告,这篇报告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报告说:“……土地撂荒现象在现阶段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中西部粮棉主产区表现最为突出。目前,安徽省有统计的土地撂荒面积为135万亩,皖北的寿县2000年土地撂荒面积为16.3万亩,定远县农调队在调查的9个乡镇中,有土地撂荒的村庄107个,土地撂荒面积为34850亩。其中连江镇天塘村2597亩耕地已有三分之一撂荒。该村小苏村民小组140亩土地有100亩撂荒。全组26户居民,只有8户从事农业生产。在蒋集乡黄集村甚至出现了全村445亩土地全部撂荒的现象。……从其他省的情况看,2000年,湖北省季节性撂荒面积达200多万亩,江西省撂荒面积为65万亩,重庆市今年土地季节性撂荒估计将达到189万亩。江苏省撂荒面积则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土地撂荒面积增加与耕地面积减少叠加,加重了问题的严重性。从全国情况看,1996—2000年,全国耕地面积累计减少大约3000万亩,平均每年减少都在600万亩左右。安徽无为县调查,无城镇等5个乡镇所属的凌井等7个行政村,从1997年起,土地撂荒面积逐年增加……”(摘自2000年《中国经济时报》)这组2000年统计的数据,说明了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绝对不是局部现象,而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转眼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农村又被撂荒了多少土地不得而知。毋庸讳言的是,一方面我们国家人口多到不堪重负,一方面在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农村没有了人烟;一方面失地农民无地可种成为了靠打工为生的一族,一方面乡村大片土地撂荒;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无门,一方面大量的农民工涌进城市谋生……到处可见的新农村,一样的格局,一样的走向,一样的面积,一样的用材,一样的方位,没有了丝毫美学意义和传统建筑文化的个性色彩。新农村固然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方便了,宽敞了,好住了,但从建筑风格而言,那种整齐划一军营似的格局乃至不伦不类的欧式洋房,已然没有了中国田园的自然风情,后人大概只能从古典诗词里去欣赏“流水绕孤村”的美了。

    农村是和大自然高度和谐的生存方式,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是“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的诗意,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淳朴,是“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生动。正是农村的田园风情孕育了中国的山水画和经典的田园诗。农村是国人共同的家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抛弃农村,毁灭古村落,意味着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将被连根拔起。

    想起了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眼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荒村拾遗》一书的写作、出版乃至拍摄,正缘于这样一份爱,一份不可救药的爱、深入骨髓的爱。

    相信那些支持我和支援我出版这本书的友人们,对农村有着同我一样的爱,谨此,对他们的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