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三十八章 单兵狙杀
不管是莫远声指挥埋设诡雷,还是周凯潜伏狙杀对方的工兵,他们都明显将“费普里斯巨人战队”队长“铁面”的异能计算了进去。
莫远声之所以让队员在撤退的时候显得有条不紊,其目的就是为了阻止对方沿直线追击,给对方造成一种在原阵地上设有机关陷阱的感觉,其他人或许意识不到这不是很明显地提醒,但进入了异能状态的铁面是一定能感觉到不对的,而事实也确实是如此。
排除了直线追击,对方唯一的路径就是他们原阵地的右翼了,这就是莫远声让火药为什么在那里埋雷的原因,谁能想到在刚才那么激烈的战斗中,他们还能抽出人去一旁埋设诡雷呢?
只要对方能按计划入瓮的话,这场战斗就基本已经锁定了胜局。
“复式诡雷”是诡雷的一种群埋方式,由其中的一个手雷作为主雷,其他的作为副雷,无论触及哪一个,所有雷群都会同时炸响,其范围的大小是根据布雷的点位和多少来决定的。这种埋雷方式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即使对方发现了雷群,知道是复式诡雷,想要拆除它,就必须找到那颗主雷,而其他的副雷则一个都不能碰,一旦拆错了,把副雷当成了主雷,在拆除完成的同时,主雷就会马上启动其他的副雷,其结果可想而知。
这种诡雷的串联方式是用微波加密传输的,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工兵使用专门的仪器才能在最短的时间找出主雷,但即使是最娴熟的工兵,想要拆除主雷,至少也需要一分半钟。而在战场上,一分半钟的时间已经足够对方逃到很远的地方去了。
莫远声需要的当然不是逃,所以,想要诡雷起作用,他们就必须干掉对方的工兵,这也就是他分配给周凯的任务。
其实,这个诡雷阵对于“塔纳托斯战队”来说,应该是个双刃剑,如果周凯不能干掉对方的工兵,如果对方的工兵发现并顺利拆除了诡雷,也就等于说是他们白白送给了对方几颗手雷,对于对方投掷手那么强悍的投掷战技来说,这几颗手雷或许就会成为压垮“塔纳托斯战队”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诡雷阵所起到的拖延时间的作用则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
所以,莫远声他们走得并不远,一旦周凯失败,对方发现了诡雷,那他们就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
周凯静静地趴在雪地里,由于莫远声他们的撤退,战场已经开始安静了下来,现在如果他再发出任何声响,就一定瞒不过对方的耳朵了。所以,他控制着身体纹丝不动,并渐渐调缓了呼吸的频率。
靠近他脸部的积雪因为他呼吸的关系,已经开始有些融化的迹象,如果他不控制呼吸,很可能等对方走近的时候,融化的积雪会造成上层的雪面坍塌,到时候可能就不是只是引起对方警觉那么简单了。
狙击枪已经被他埋在了雪地里,双手中的手枪已经打开了保险,“听力锁定”已经将整支“费普里斯巨人战队”锁定了。没错!就是整支“费普里斯巨人战队”!
锁定一支战队,对于周凯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这是他在和“风林火山战队”比赛之后想到的。按理说,周凯的“听力锁定”只能针对某一个人,一只动物或一件物体,他的“听力锁定”并不是范围性的,可是他现在为什么能锁定一支战队呢?
这就是周凯想到的一个小窍门听力转移。
就像以前的电影胶片一样,周凯通过不断地转移听力锁定的对象,来达到他锁定对方一群人的目的,只要他听力转移的速度够快,锁定对方的动作就会越连贯,这样就能在他大脑里就会形成一组连环的画面。
当然,运用这种听力转移也是有条件的,首先对方必须集中在一个范围内,如果对方是在周凯四周的话,就算周凯能完成听力转移,也会因为距离的关系出现类似于画面丢帧的情况。
其次就是距离,周凯的“听力锁定”本来就是有一定距离限制的,而想做到这种快速的听力转移,远距离根本无法完成,只有距离越近,他才能听得越清楚,才能越快的从声响上判断出对方的动作,进而在脑海里形成监视的画面。所以,距离也是非常关键的。
最后就是异能的消耗了,这种多目标的锁定无疑对异能的消耗也非常之大,异能的消耗是随着目标的增多而增加的,以现在周凯的实力,想要监视整支“费普里斯巨人战队”,他最多也就只能坚持一分钟,这就是为什么他之前不敢用的原因。
而现在,对方已经开始了他们追击“塔纳托斯战队”的行动,一分钟的时间已经绰绰有余了。
不得不说“好运”的“危机反射”确实很神奇,虽然它的危机判断以及反射原理现在都没有任何人能做出解释,但经过无数次的测试,还是让“好运”明白了它的一些规律。
远程的狙击步枪瞄准以及对方目光地窥视就不用说了,这肯定是会触动“危机反射”的,最重要的是,即使只是对方心里有一点点针对他们的想法,“危机反射”那层独特的气机也会产生一些波动,就像现在一样......
“好运”忽然站住单手握拳高举,四周的其他队员马上停止了脚步,瞬间进入了攻击状态,因为“好运”的这个姿势就是代表附近有危险。
众人举着枪四下张望着,之前移动的“沙沙”声也因为他们的止步而消失了,整个丛林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枪口的准心不断地移动,寻找着可能的目标。
可是什么也没有,就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